资讯详情

原来,鱼都是天生近视眼?

2021-07-01


海底世界
 
  在我国传统养生观念中,食疗食补占据着重要地位,“以形补形”的食疗理念更是深入人心。近视高发的今天,许多人也寄希望于通过饮食结构的调整,来改善近视状态。
 
  在日常,大家说吃鱼眼睛护眼就与“以形补形”的理念契合,导致每每吃饭的时候,端上一盘鱼,鱼眼就自然而然来到桌上某位“小眼镜”的碗里:“多吃点,这个对眼睛好”。
 
  其实,鱼表示很委屈。
 
鱼是天生近视眼
 
  鱼虽然属于低等脊椎动物,但眼睛的结构却与人眼极其相似。
 
  其中,所不同的是,受进化程度和生存环境、生活方式的影响,鱼类的视力不能与人类相比,即使是鱼类中视力最强的鲷,其视力从距离、宽度上也无法与人类相比。
 
海底世界
 
  鱼类的视力大致与眼珠的大小成正比,眼珠越大的鱼,视力越强;相反,眼珠越小的鱼,视力越差。
 
  在水中长期的生活,使鱼的眼睛形成了一套特殊的结构和调节的方法。我们吃鱼的时候,会看到每条鱼的眼睛里都有两颗很硬的白色的小圆球,这就是鱼眼的晶状体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鱼的眼珠。
 
海底世界
 
  鱼类的晶状体是没有弹性的,它不像人眼的晶状体那样变厚或者变薄,因此,鱼类只能用调节晶状体与视网膜的距离来观看远近不同的物体。这种调节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距离的结构叫镰状突。
 
  由于鱼类的晶状体是圆球形状的,太远地方的物体所反射的光线,通过晶状体折射而形成的物体影像,只能落在视网膜的前方,这样,它们就看不清太远的物体。
 
海底世界
 
  另外,在水中,由于受微生物、悬浮物和水层的影响,光线透射受阻,不像在空气中那样可以看得远,同时鱼在水中也不必远看,因此,鱼的眼睛构造适用于看近物,即鱼是近视眼。
 
  例如,淡水鲑鱼在清澈透明的水中,只能看清距离30~40厘米的物体,经过镰状突的调节,也只能看清距离10~12米的物体。
 
近视眼的鱼,是如何寻找食物的?
 
  鱼类需要生存,因此摄食是它们的天然属性。鱼类是靠其感受器官,如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等,在水域中发现食物和摄取食物的。
 
海底世界
 
  它们因为是近视眼,很少能看到12米以外的东西。对于色彩的感知,鱼类与人类也有不同的趋向。人对于红、黄色较敏感,但鱼却对水色、绿色较敏感。
 
  这是因为水层吸收了大部分的光线,仅让水色透过的缘故,在空气中,见到红色便感觉红色,但在厚层的水中,就变成近于黑色了。
 
海底世界
 
  因此,要是鱼类看见鱼饵,一是鱼饵要醒目,因鱼类对颜色较敏感,以红、白、黄三色为甚,用水丝蚓、白面饵较易为鱼发现;二是使用活动鱼饵,鱼类较易发现,故提引饵钩、采用活鱼、活蛙等鱼饵均易为鱼发现。
 
  但是,由于水有折射光线的作用,因此,鱼不仅能够看到空气里的东西,而且所看到的物体要比实际上的距离还近一些,这样一来,鱼就能够比较早地发现岸上特别是活动的人们,从而迅速地游开。
 
​编辑| 三水
审稿| 陈Qiao
总策划| 郝叔叔
来源|网络资料整理,如有不妥,敬请告知删除

关键词:

海獭:表情包“萌主”

为了吃饱饭,海獭还会使用工具。对于有坚硬的外壳的海胆等食物,它们会把一块石头放在肚皮上,用前足握住食物在石头上进行敲打,来个“胸口碎大石”。

肩章鲨:活久见!这种鲨鱼竟然会走路?

你相信吗?在现实中,真的有会走路的鲨鱼哟!

底部装饰
二维码
二维码
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