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详情
鳕鱼:鱼类中的“北极熊”
2021-06-14
提到鳕鱼,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。鳕鱼又名大头腥、鳕狭、明太鱼,为鳕科类动物。鳕鱼肉质厚实,细刺极少,而且肉质细腻柔软,所以鳕鱼在西餐中存在感极高,是许多人趋之若鹜的美食。

鳕鱼属于海洋深水鱼,是底层冷水性群聚鱼类,多数生活于200-300米的深水之下。鳕是鱼类中的“北极熊”,有着其他鱼类所望尘莫及的“抗冻能力”,即使是在南北两极的海水中,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。
冻而不僵的南极鳕
在南极寒冷彻骨的冰水中,南极鳕鱼也能冻而不僵,即使在零度以下的海水中厚实的冰层下它们也可以生活。南极鳕鱼的体液中有一种抗冻蛋白,这种抗冻蛋白能和体液中生成的冰结晶表面相结合,阻止结晶生长。

虽然南极鳕鱼中的抗冻蛋白含量很少,却能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,这种抗冻蛋白的含量还能随着海水温度的变化而自动调节。
夏天,抗冻蛋白停止产生,直到冬天才继续发挥“魔力”。作为食用鱼类,南极鳕鱼肉嫩质白,味道鲜美可口,营养价值较高。
抗冻却怕热的北极鳕
和南极鳕鱼遥遥相对的北极鳕鱼,也有着神奇的抗冻能力。鱼类生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,一般的鱼类在零下1度便会冻成“冰棒”了。但北极鳕鱼却能在零下1.87度的温度下活跃地生活,若无其事地游来游去。

在北极鳕鱼的血液中,除了拥有抗冻蛋白,阻止鳕鱼体液的冻结,它还拥有怕热的特性,当生存的水温超过5℃时,北极鳕鱼就会不见踪影。
神奇的抗冻蛋白
抗冻蛋白是鳕鱼在恶劣生存环境下而做出的改变。实际上,抗冻蛋白是一种很特殊的特异性蛋白质,它之所以具有抗冻作用,是因为其分子具有扩展的性质,抗冻蛋白结构上有一块极易与水或冰相互作用的表面区域,容易粘合于冰水界面上,从而抑制冰晶的形成,让鳕鱼不会被冻死。

鳕鱼体内这种神奇的抗冻蛋白,也被我们人类所发展利用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经常需要低温来保存肉类、水果、蔬菜等;在医学上,医生需要用低温保存血液或器官;在科学研究里,科研人员都会经常要用到低温保存方法。由此,抗冻蛋白的开发及应用为食品、运输、医疗等行业带来了新前景。
——本文来源于“科普中国”,如有不妥敬请告知
《End》
关键词:
上一页:
下一页:
为了吃饱饭,海獭还会使用工具。对于有坚硬的外壳的海胆等食物,它们会把一块石头放在肚皮上,用前足握住食物在石头上进行敲打,来个“胸口碎大石”。
你相信吗?在现实中,真的有会走路的鲨鱼哟!
关爱水生野生动物,保护海洋环境!我们需要你!
鲸鱼死亡后落到海底,名为浪漫的“鲸落”。
热门活动
2023-06-02
2023-05-31

关注微信公众号
了解热门的活动

扫一扫二维码
手机官网

扫一扫
微博二维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