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详情

管水母:海洋里现实版的“贪吃蛇”

2020-12-12


  在今年4月,施密特海洋研究所在澳大利亚海岸拍摄到了一个新答案,它是一种管水母。它被发现于一个名为Ningaloo峡谷的地区,那里距离海面有630米,被发现时,它就像一个UFO,浮在黑暗的深海中:
 
海底世界
 
  不过,科学家们并没有办法具体测量它的长度,只能通过激光估算,据推测仅外环长度就有47米。47米是什么概念呢?以普通住宅一层楼高为3米为例,这只水母如果站起来,要有将近16层楼那么高!而这还只是它外环长度,据研究人员在媒体采访中介绍,总体长度目前预估可能有120多米。相比之下,另一种巨型管水母Praya dubia的体长最大也就在50米,连发现它的科学家都说“我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有记录以来最长的动物!”
 
海底世界
(管水母Praya dubia示意图,来自wiki)
 
  另外有趣的是,管水母并非我们所理解的水母,或者可以认为它是水母的亲戚。尽管它似乎看起来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动物都要长,但它却和一般动物不同。
 
  那么,管水母究竟是一种什么神奇生物呢?
 
海底世界
 
  管水母属腔肠动物门,是水螅纲的一目。它并非是单体动物,而是无数微小的水螅体和水母体组合而成的群落,多生活在温带、热带海洋中。管水母中从共肉分生出的水母体与水螅体,就像是高等动物的各个器官一样各司其职,共同经营它们的共有的“身体”。
 
1、共肉
 
  共肉(coenosarc)是存在于有刺胞的动物群体内,连结每个个员的软体部分。
 
海底世界
 
2、水母体
 
  分为四种基本个员:游泳个员、漂浮个员、保护个员、繁殖个员。 
  游泳个员——泳钟,基本上是由水母伞状体变异而来,变异程度不大,只是比普通的水母少了下面的触手。有些管水母具有规则排列的泳钟,靠着肌肉的节律收缩推动管水母华丽的“圆舞步”转圈移动。
  漂浮个员——浮囊,里面充满了气体(成分接近于普通空气),本身不移动,负责让管水母漂浮在海面上或悬浮在一定深度。它们的来源众说纷纭,过去一直被看做是水母体变异而成,有些科学家又认为是水螅体变异而成。管水母最常见的两种,帆水母和僧帽水母,只有大的漂浮个员,没有泳钟。因此,它们随波逐流,经常大批地被浪冲到港湾或海滩上。 
  保护个员——又称覆盖器官或苞片,是变异得最奇特的结构。它们通常是平的,像一面棱镜或一片叶子,形态和功能都与水母体大相径庭。所以,如果没有跟踪观察它们的生长历程的话,完全不会想到它们是从水母体变异而来。
  繁殖个员可以分裂出无性繁殖芽体。少数几种水母的芽体可以独立漂浮在海里,但是它们既不能捕食,命也不长,一旦释放出精卵细胞就死掉了。大多数管水母的芽体并不脱离母体,而是附着在母体上释放精卵细胞,就像生殖器官一样。
 
3、水螅体
 
  分为三种基本个员:进食个员、捕食个员、生殖个员。
  进食个员——虹吸管,是一种管状结构,每根管都有一个独立的胃和喇叭状口。一个浮囊(漂浮的水母)体下面能附着大量的虹吸管。 
  捕食个员——触手,又叫指状个员,负责捕捉小动物并把它们送进虹吸管里。有的僧帽水母的触手超过50英尺长,上面长有刺丝囊细胞(简称刺细胞),触手交织成网,诱捕猎物。 
  生殖个员,负责繁殖后代。通常是短而简单的管状结构,没有口,也不会动,但是可以分裂出芽,产生的水母体精卵结合,生成下一代的管水母群体。
 
  所以,尽管管水母的个员形态各异,它们却有着完全一致的DNA。
 
  另外Helm教授认为,文章开头提到的那种管水母,它的年龄很难推断,但认为它很有可能已经存活了数十年至上百年。毕竟在深海中,生物生长得都很缓慢,而它又如此巨大,自然需要很长的成长时间。
 
——文章来源于网络资料整理,如有不妥,敬请告知删除——

关键词:

海獭:表情包“萌主”

为了吃饱饭,海獭还会使用工具。对于有坚硬的外壳的海胆等食物,它们会把一块石头放在肚皮上,用前足握住食物在石头上进行敲打,来个“胸口碎大石”。

肩章鲨:活久见!这种鲨鱼竟然会走路?

你相信吗?在现实中,真的有会走路的鲨鱼哟!

关爱水生野生动物,保护海洋环境!我们需要你!

关爱水生野生动物,保护海洋环境!我们需要你!

鲸落:深海里“生命的绿洲”

鲸鱼死亡后落到海底,名为浪漫的“鲸落”。

底部装饰
二维码
二维码
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