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详情
有着神仙之名的文昌鱼
2019-08-11
文昌鱼是什么?
文昌鱼又名“鳄鱼虫”、“蛞蝓鱼”。它们体型较小,只有3厘米~6厘米长,身体半透明,头尾两头尖,外形上具有玲珑通透的美感。
文昌鱼清津味美,干品更是名贵食品。
事实上,文昌鱼不是鱼,它们只是外形像小鱼,是比鱼类低等的海洋动物,属于古老的脊索动物。

生物进化史上的活化石
1923年,美国生物学家莱德在厦门考察时发现了文昌鱼。当地渔民说,每年闽南一带传说中的神仙文昌帝君诞辰前后,这种鱼才出现,故名“文昌鱼”。莱德随后向世界宣布了这一发现,引起了国际生物学界的震动。

大约在5亿年前,地球上最早的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——脊索动物文昌鱼就出现了。经过了漫长的岁月,脊索动物演化为各种脊椎动物,其中包括类人猿。
因此,文昌鱼在物种起源方面具有世界意义。作为无脊椎到脊椎的过渡的代表,文昌鱼堪称“生物进化史上的活化石”。
大海里的“土行孙”
文昌鱼分布在热带和温带海域5米~10米的水层当中,水温低于12℃就不能生存。文昌鱼几乎没有自卫能力,却有着惊人的钻土本领。白天,它半截身子埋在沙中,只有前端露出沙外。

它们以水流带来的浮游生物及硅藻为食,这种被动式的摄食方式说明它的低级性,也就是说明它在进化中低于脊椎动物。到了晚间,它们离开沙窝,如同离弦的羽箭弹射到水面活动。一旦遇到惊扰,又会游回沙滩窝内。

渔民捕捞文昌鱼的工具十分独特而原始,不是用渔网,而是用一种绑在长竹竿上的大锄头,像耕田般在退潮后的浅海海底,挖起一块块泥沙,放到簸箕里用水冲,箕底留下的就是文昌鱼。
肉鲜味美,在餐桌上却难得一见
文昌鱼肉质滑嫩,味道清鲜甜美,体内蛋白质含量高达70%,还含有较高的碘、磷、多种无机盐,且脂肪含量几乎为零,远胜过世界闻名的挪威三文鱼。

厦门曾经是全球唯一的文昌鱼渔场。近年来,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化和人类过度的捕捞,文昌鱼数量急剧下降,濒临灭绝,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
所幸,文昌鱼人工繁育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珍贵的文昌鱼大有可能重上寻常百姓家的餐桌。
有神仙之名的文昌鱼,不仅是高颜值,而且有很高的营养,是“宝藏之鱼”没错了~
—本文来源于“中国海洋在线”,如有不妥请告知删除
《End》
关键词:
上一页:
下一页:
热门活动
2023-12-01
起猛了,今年只剩30多天了!一起盘点长沙海底世界2023届“新生”吧!
2023-11-30

关注微信公众号
了解热门的活动

扫一扫二维码
手机官网

扫一扫
微博二维码
